中医养生保健专业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时间:2025-04-10
  • 点击:610

一、培养目标

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立足于传统养生保健医学精髓、融合现代康养技术,面向养生保健、健康管理等行业,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统与现代技能兼备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,系统掌握经络与腧穴、中医养生适宜技术、药膳食疗和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等核心技能,又能熟练运用芳香疗法、营养调理、亚健康管理、康复理疗等现代技术,成为“懂理论、精技能、善创新”的复合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。

二、特色优势

以“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”为核心理念,以市场就业为导向、以技能培养为根本,以特色培养促发展,采用“岗课赛证融通”“产教融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从中医学、现代医学、养生疗法、中医适宜技术四大系列课程构建课程体系,融合多样化教学资源、专业化教学团队,分阶递进式实现专业、特色人才培养。高标准建有中医养生、中医保健、运动、针法灸法、经络与腧穴、中医基础、芳香治疗共7类实训室。为搭建“教学-实训-就业”一体化培养平台,校内建有1000m2中医养生馆用于产教融合,确保学生通过课堂上学理论、实训室练技能、产教融合中心实际运用的模式,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高技能人才。

三、师资力量

(一)专业带头人介绍

钟淑萍(副主任技师):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,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职业导师,四川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委员,四川省县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专委会委员。曾就医院管理、中西医诊疗、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发表过多篇论文。

陈晓英(主任中医师):宜宾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;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分会骨内科专委会常务委员、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副会长、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、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宜宾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委会主任委员;宜宾市科技局在研课题1项、结题2项,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在研课题1项,参与国家科技部课题一项,获宜宾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,发表论文二十余篇;长期兼职为成都医学院本科生授课。

(二)团队介绍

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,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87%;其中专业专任教师13人,中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54%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85%。

此外,聘请了6名在三级医院具有资深行业经验的中、高级职称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,形成一支专兼结合、以老带新、“行业+教育”组合的教师队伍。

四、课程设置

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,以基本素养和职业素养“双向协同”发展为原则,构建“基础+核心+拓展+集中实践”课程体系。同时关注个性培养,将中医文化传承与“老小妇弱”重点人群现代保健纳入到选修课程。

核心课程: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情志养生、中医饮食保健、中医传统气功养生、中医运动保健技术、中医养生适宜技术、人文环境养生、实用现代保健技术。

特色模块课程:中医学基础、现代医学基础、养生疗法、中医适宜技术四大模块。

五、考取证书

1.职业技能等级证书:保健按摩师、健康管理师、保健艾灸师、公共营养师。

2.1+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:医养个案管理、中医体质评估与应用。

六、就业及升学方向

(一)就业方向

本专业主要面向养老院、疗养院、中医养生馆、健康管理与咨询中心、理疗馆、养生保健等机构或企业,培养从事推拿、艾灸、拔罐、刮痧、药膳食疗、健康评估与调理、养生保健经营与管理等岗位的人才。

(二)升学方向

学生第三年可参加四川省专升本考试,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两年,最终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。

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升学方向

对应本科专业

考试类别

考试科目

院校

食品卫生与营养学

理工农医类

高等数学、计算机、英语

西南医科大学

食品质量与安全

理工农医类

高等数学、计算机、英语

四川轻化工大学、成都医学院、西昌学院、四川旅游学院、四川工业科技学院、四川大学锦江学院、成都师范学院